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新闻宣传 / 新闻宣传

乌鲁木齐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开花结果

2025年04月14日 17时3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文/通讯员 周瑞琴 胡正日 本报记者 张楠 夏莉涓 图/乌鲁木齐市卫生健康委提供

门诊量翻番、住院量翻番、中心总收入翻番、患者满意度持续走高……自2024年7月投入试运行以来,短短9个月,作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之一,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总院的全力支持下,诸多专科实现零的突破、诊疗能力显著提升,在三甲医院林立的新疆首府,收获了一大票“铁杆”患者。

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蜕变,只是乌市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中的一个缩影。2024年12月20日,随着乌市3个城市医疗集团正式挂牌,各集团门诊、住院患者数量,医护工作质效、患者满意度等总体效益更加持续向好。


坚持问题导向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汇聚了新疆最优的医疗资源。”乌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关爱军表示,近年来随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乌市已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到2023年90%以上的家庭已能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可相较于内地先进地区,乌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落实落地分级诊疗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2023年为例,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诊疗人次为5889972人次,仅占全市门诊总量的25.36%。

“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关爱军仍记得前往基层调研时,不缺设备、不缺医护,可位于闹市的卫生服务中心,却难见患者的窘境。

其实早在2017年,乌市就开始探索医联体与专科联盟建设。截至2024年11月,以乌市友谊医院、乌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市属7家医院为龙头的7个医疗联合体,已与405家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并向下与228家医疗机构签署了21个专科联盟项目。

可由于医联体及专科联盟建设方案缺乏具体政策指导,方向性虽强,但精细化不足,通常以点对点的技术协作为主,致使全市医疗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统筹。同时,部分牵头单位仍存在技术、管理等短板,与成员单位间也未形成有效利益分配机制,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联体与专科联盟的良性发展。

如何充分统筹现有优质医疗资源,以政策指导及制度建设推动分级诊疗落实落地,引导患者科学合理就医?乌市亟待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

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给关爱军带来了灵感。尽管乌市不在全国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范畴中,关爱军仍以此为锚点,带队前往广州、深圳、三明、湖州等地调研学习。并结合新疆基层实际需求,多次召开改革方案研讨会……很快,根据乌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

2023年11月,乌市医改办印发《乌鲁木齐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2024年7月,乌鲁木齐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将城市医疗集团改革纳入重点工作,乌市医改办印发《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2024—2026年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当月,依据乌鲁木齐现有医疗资源布局、群众需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等,由乌市友谊医院、乌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乌市中医医院牵头,联合2家二级医院和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组建的第一批3个城市医疗集团投入试运行。

自此,乌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序幕——以乌市卫生健康委、人社、财政、医保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成立了负责审议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发展规划、投入保障等重大事项的乌鲁木齐市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覆盖乌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高新区(新市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等5个区县的“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开启重塑进程。

2024年12月20日,在试运行中备受好评的3个城市医疗集团正式挂牌。


剑指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以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统筹全市医疗资源,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同时促进医防融合。”关爱军表示,乌鲁木齐城市医疗集团改革建设目标很明确,就是盘活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关爱军介绍,乌鲁木齐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集团内牵头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逐步提升疑难病例、三(四)级手术比例,在接收上转患者的同时,将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有序转诊到成员单位;二级医院接收由牵头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康复期及危重症稳定期等患者,提供好相关专科的疾病诊疗服务;疾控机构负责辖区内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统筹和业务协同,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监测报告、筛查干预、健康促进等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慢性病、常见病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健康管理等服务。

城市医疗集团投入运营后,在各成员单位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人员身份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以集团为单位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建立医务科教、人力资源、财务、药品耗材试剂、信息技术等管理中心,并创建了组织、医疗、人力资源、财务、药品耗材试剂、信息“六位一体”的运行管理新模式。

各医疗集团需依据成员单位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提升方案,通过同质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扩容提质。

为进一步激发牵头医院人员下沉工作热情,各集团持续完善绩效分配方案,明确下沉人员绩效分配原则、分配依据、计算方法,依托制度建设,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常态化下沉机制。由牵头医院根据成员单位及周边患者实际需求,向基层派驻管理和专业技术团队,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针对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常驻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与此同时,乌市医保局牵头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共同完成《乌鲁木齐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及城市医疗集团基本医疗保险总额付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及城市医疗集团内开展医保总额付费,通过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探索,激励集团发展、吸引更多成员单位。

患者很快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在铺满了阳光的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右侧肢体偏瘫的刘帅正在康复医师梁健辅助下,进行着康复训练。刘帅的额头上已经出现了细密的汗珠,可脸上的笑容却比室外的阳光更加耀眼。

因严重颅脑外伤,右下肢丧失知觉,右臂蜷缩……46岁的刘帅,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2个年头。而今,已经在乌鲁木齐市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理疗科接受了两个康复疗程的他,不仅能够抬起右臂和人打招呼,更能在搀扶下慢慢走动了,“三级医院的技术,一级医院的收费,细致贴心的服务,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医院!”

如今,越来越多如同刘帅一样的患者,实现了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


变化真的很大


“变化真的很大。”回首半年多的发展,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周欣晖由衷感叹,从有且仅有一间全科诊室,拓展为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疼痛科、心内科、康复理疗科、呼吸科、消化科等9个专业的12间诊室,在集团总院乌市友谊医院人财物的全力支持下,目前中心的诊疗范围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各类多发病、常见病,“三甲医院专家的常驻,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原本的全科医护团队也分流至不同专科,由专家手把手带教,大家纷纷感叹职业生涯焕发了‘第二春’,如今都干劲十足。”

截至2024年12月,乌市友谊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帮助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坂城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县人民医院4家成员单位新增80余个诊疗科目、协助开展60余项检验检查项目、依托远程诊疗平台协助诊断近三万人次。乌市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红带头下沉,成立孙红名医工作室碱泉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站。同时,孙红带领各学科专家沉浸至各成员单位,依据成员单位所需,通过坐诊、查房、教学、培训讲座、手术带教等方式,重点推进中医科、康复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等临床科室建设,并填补了外科腹腔镜下手术、妇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等多项手术空白,“一级收费、三级服务”的诊疗模式初步成型。

乌市中医医院城市医疗集团亦充分发挥中医医院优势,按照“六位一体”建设目标,根据4家成员单位的不同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针对性下沉,半年间下沉专家120余人次。该院院长邓德强、副院长帕力旦·吾布尔带头深入基层,成立名医工作室分站并确保每周基层坐诊;平均每4个总院临床科室包联帮扶1家成员单位;吸纳基层骨干于总院进修,进行重点培养……目前,总院已为30余名下沉专家办理多点执业,集团内各院双向转诊有序开展,患者口碑日益攀升。截至目前,乌市中医医院城市集团成员单位全年接诊患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4.02%。(收入不要提了)

乌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亦派出4个专家团队入驻解放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基层百姓实际需求,专项提升皮肤科、内科、中医、儿科的诊疗力量,达到靶向精准提质效果。

诊疗能力提升了,就诊患者增多了,双向转诊率日渐向好,越来越多的专家也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

小切口,大民生!在关爱军看来,患者无小事,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名医只是乌市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第一步,“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医疗集团覆盖面、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城市医疗集团与现有医联体、医共体的有序衔接,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让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成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