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知识库(2024年版 共537条)第三期 传染病防治素养(下)(35条)

2024年10月14日 12时42分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第三部分传染病防治素养

(共35条)

三、肠道传染病防治(10条)

1.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容易在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幼儿园、旅游区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

2.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痊愈。

3.手足口病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具、床上用品、毛巾等物品或环境进行传播。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4.手足口病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5.手足口病消毒】家有手足口病儿童: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用5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或煮沸3分钟;玩具、桌椅和衣物等用含氯消毒剂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粪便和擦拭用纸等应倒入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6.疟疾传播】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非洲和东南亚是高度流行区,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7.肠道传染病症状】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症状,长时间不能治愈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等。

8.肠道传染病预防】饮用水需煮沸后再饮用,高温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食用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尤其注意不在流动路边摊吃海鲜,不生吃、半生吃水产品。

10.出现腹泻的应对】如腹泻不严重,可通过调整饮食、对症治疗并注意休息,23天即可改善;如腹泻严重,尤其出现脱水、高热等症状,以及免疫力较弱的儿童、老人出现腹泻,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四、地方病防治(10条)

1.钩端螺旋体病传播】在户外活动时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禁止青壮年及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农忙时节尽量穿长筒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概率。

2.血吸虫病传播】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人和家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会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感染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10月。

3.血吸虫病预防】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尽量避免接触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钉螺;避免接触疫水。

4.血吸虫病预防】预防血吸虫病,不接触有钉螺滋生地的湖、河、塘及水渠的水,不在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中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或进行其他活动。

5.血吸虫病预防】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6.鼠疫传播】感染鼠疫菌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黄羊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动物传染源。鼠疫还可通过肺鼠疫患者传染给人。

7.鼠疫传播】鼠疫传播途径有:跳蚤叮咬鼠疫患者或感染鼠疫的动物后,再叮咬人,可致人感染;人们在捕猎、宰杀、处理感染鼠疫的动物时,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致人感染;肺鼠疫患者或动物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空气中,导致传播。

8.鼠疫预防】在鼠疫疫源地旅游要注意:不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处理疫源动物;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在鼠疫疫源地的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9.鼠疫地区处理】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不用恐慌,注意观察。如在12天后出现叮咬部位的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要怀疑可能感染了鼠疫,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10.鼠疫地区防护】在疫源地内进行野外活动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蚤手套,穿防蚤袜,不在野外坐卧。回家脱防蚤袜前应先喷洒灭蚤药物,防止蚤类攀附在防蚤袜上。

五、血液及性传播疾病防治(7条)

1.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2.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传播;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不会通过咳嗽、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3.艾滋病危害】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目前既不可治愈,也没有疫苗。目前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特别是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

4.艾滋病阻断】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发生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后,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阻断,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5.猴痘传播】所有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如触摸、亲吻、性行为等)会感染猴痘,接触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被褥、贴身衣物)也有可能感染。我国已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6.猴痘健康监测】如果和疑似猴痘病例发生过密切接触,要从密切接触之日起进行自我健康监测21天,期间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感染科、皮肤科等就诊。

7.性传播疾病防护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单一性伴侣,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知晓性责任,拒绝和预防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提倡负责任、安全的性行为。

六、预防接种(8条)

1.疫苗定义】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

2.疫苗分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3.国家免疫规划】我国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预防12种传染、感染性疾病。

4.自费疫苗】公民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水痘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5.儿童预防接种制度】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1个月内应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疫苗时应携带预防接种证,儿童在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6.儿童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监护人应按照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7.HPV疫苗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控生殖器疣、宫颈癌等HPV感染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推荐9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

8.带状疱疹疫苗】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久病身体虚弱者;精神紧张、压力较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