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6日 11时31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
按:自治区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博乐市坚持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健全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英吉沙县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基层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布尔津县以“1+3+8+60”模式辐射县域医疗卫生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一党委十二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新源县坚持高位推动统筹,以卫健党工委为引领,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与区域中心建设、社区医院创建、等级医院创建、特色科室建设等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
博乐市强化内涵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确保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质增效
近年来,博乐市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资源配置,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强化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业务管理、综合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
一、基本情况
博乐市共有基层医疗机构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9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达标率100%,推荐标准1个,占比13%,村卫生室基本标准达标率26.53%。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督促指导。2023年,博乐市对已经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8个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回头看”,对照2022版评价标准重新自评,并组织村卫生室对照《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开展能力评价,逐条查找不足,逐条整改提升。
(二)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培训,资源下沉。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技术培训26期1033人次;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组建10支医疗队、30名高年资技术人员,赴8家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帮扶;组织55名基层骨干人员赴自治区参加各类培训班;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医共体名医工作室8个,返聘银龄专家18名,选派8名业务骨干下基层任业务副院长,以科包院方式,促进市乡村三级联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特色专科,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病种数较去年增加3—5种,门急诊、住院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29.85%、80.39%。二是加强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在2家中心卫生院规划设置手术室,并选派护士到市医院手术室跟岗学习,可为基层群众开展急诊清创缝合术、拔甲术、包皮环切术,腋臭切除术、局麻下的体表肿块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局麻下肛肠科疾病处理、妇科手术等常规一级手术。三是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信息化实现互联互通,成立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投入100.2万元采购可穿戴式心电图机和智能血糖仪,并配备至村卫生室。四是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布局,设置康复理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率;投入625万元为98所村卫生室均配备火罐、刮痧板、电磁波治疗器、足浴盆等设备,普遍能够开展5项中医适宜技术。
(三)强化内涵建设,规范综合管理
一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推进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审批发放绩效工资984万元,8家基层医疗机构人均绩效增幅200-400元。二是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规范操作流程,推进医共体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诊疗规范、操作常规、技术标准、服务指南等规定,开展疾病防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抗菌药物管理,规范处置医疗废物,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三是加强党建管理、行风建设、财务管理、后勤保障、信息服务等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乡村一体化管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强化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将乡村医生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400-3000元;偏远村村医再增加1000元,98个村卫生室配有乡村医生126名,其中执业助理以上占比达32 %。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4人,并落实事业编制。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药物的全流程监管。加强群众满意度和服务真实性调查力度,并将其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持续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统一配备TDP治疗仪、火罐、药品冷藏柜、制氧机等设施设备,做到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功能有效发挥。
下一步,博乐市将进一步规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强化培训,严把标准,补齐短板,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医防融合,不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英吉沙县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2019年以来,英吉沙县始终把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作为全县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抓手和中心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动员和引导所有乡镇卫生院参加活动,按照“以评促建、以建促评、评建结合、规范发展”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进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提升了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家,都参加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2019~2023年,经基层医疗机构自评,自治区、地区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组进行复核,乌恰镇卫生院、芒辛乡卫生院、萨罕镇卫生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乌恰镇卫生院顺利通过自治区社区医院验收,占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1.4%,14家卫生院和197家村卫生室均达到基本标准。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创建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2019年以来,英吉沙县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在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分级诊疗和健康英吉沙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卫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优质服务基层行”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均下发了《关于推进英吉沙县“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确定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明确了职责分工。各乡镇卫生院也制订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小组,建立了科室和部门相互协调、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学习-自评-申报-审核-整改-再审核”的工作机制,确保扎实有效地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三是组建县级专家库。从各级医疗机构抽调医疗机构管理、医疗、中医药、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的专家11人,组建了英吉沙县“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县级专家库,主要负责对“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复核等工作。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以更宽的视野写好“结合”文章
一是及时动员部署。及时召开全县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加以完善,做到“以创建改进工作、以工作推进创建”。二是明确具体要求。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对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各章节条款逐条划分,逐项分解,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同时,指导各机构开展自评自查和整改提升,确保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三是强化督查复核。县级专家指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活动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督查和指导,对活动开展缓慢或者流于形式的基层医疗机构予以通报,有效促进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对经基层医疗机构自评、县级审核通过达到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系统复核、现场复核,针对复核的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四是完善基层中医服务体系。县卫健委积极争取上级中医类资金项目190余万元,用于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并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的原则,将中医药临床科室集中独立设置、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截至目前,4所乡镇卫生院开设中药饮片服务,14所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中医馆覆盖率100%。五是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基层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近年来,英吉沙县积极争资争项,投资1200万元,新、改、扩建了1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面积达30000平方米;投资660万元,新、改、扩建了17所村卫生室;投入1100余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系统升级迭代和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建设,并与县人民医院信息做到互联互通;投资310万元对10所卫生院建设智慧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投入900多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添置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设备;通过对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强了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了医疗服务环境。同时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门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升急诊急救能力,通过活动开展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明显增加,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六是创新服务模式,规范基层业务管理。活动开展以来,依托县域医共体“以科包院”“名医工作室”创建,邀请专家指导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门诊科室布局,结合6s管理,重新合理规划科室布局,推进全科诊室、慢病一体化门诊、健康体检室标准化建设。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居民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利用家庭医生签约平台系统,实现在线签约、在线查询健康档案服务,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多次举办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培训,组织专家对基层医疗质量安全进行督察指导,医疗安全得到持续改善。
(三)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县域优质资源下沉
服务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围绕“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化”思路,建立“管理一体、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共体工作机制。医共体总院以“四不变五统一”方式,通过创建名医工作室、以科包院、打造急救及胸痛中心单元、信息数据互联、全员培训等活动,组织专家采取坐诊、教学查房、手术带教、业务讲座等多种帮扶形式,切实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2023年县域就诊率为82.63%,县域门急诊次均费用较同期改革前下降31.45%。
(四)持续建设医院文化,让人文“美”起来,群众就医
更暖心
英吉沙县持续开展行风整治行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崇高职业精神,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卫生行业新风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有情怀、有温度的医者,在服务流程、便民措施等方面做实做细,各乡镇卫生院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改善行动计划,在重点区域设置座椅、直饮水等,让患者切身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乡镇卫生院形象和品质明显提升,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自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标准查不足,对照先进找差距,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地区对“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提升我县基层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为建设健康英吉沙奠定坚实的基础。
布尔津县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布尔津县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为主线,以“服务”为重点,以“优质”为目标,以“基层”为着力点,围绕加强“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优质服务”能力,推动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突破性政策落地见效
以“1+3+8+60”模式辐射县域医疗卫生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党委十二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12个管理中心和5个共享中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采购、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机制,实现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利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绩效分配系统设置,实现7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绩效分配,绩效分配金额达62.92万元,从而有效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对标找差距提质增效
以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结合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标准,在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持续争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2023年经过乡镇自评、县级审核、地区级审核、自治区级复核、国家专家组一致性评价等环节,我县窝依莫克镇中心卫生院和冲乎尔镇中心卫生院在2023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础行推荐标准,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予以通报表扬。
(三)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
加强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提高基层首诊率,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由县医共体党委每月下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单位开展帮扶,且每人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2023年度共下沉142人。充分发挥援疆专家资源优势,成立医疗队,在窝依莫克镇、冲乎尔镇和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3个乡镇设立11个义诊点,惠及33个村,诊治患者600余人,发放价值约为1.2万元的各类药品。
(四)打造基层特色亮点
为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布尔津县多途径打造杜来提乡卫生院“中医民族医诊疗中心”、也格孜托别乡卫生院“中医理疗中心”、冲乎尔镇中心卫生院“牙科建设”。同时,按照“县域龙头、城乡纽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诊疗水平、医疗质量等全方位发展与提升,实现医共体内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布尔津县各族群众。
二、取得成效
(一)始终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卫生工作的领导。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基层卫生工作置于党和事业发展全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基层卫生领域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全过程、各环节。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坚守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组建家庭医生团队66个,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310人通过手机APP、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六个一”方式加强健康管理。新增开设牙科、中医、妇科等专科建设,并设置“名医工作室”,不断引进专家开展各项技术和新项目,开展小针刀、放血疗法、梅花针、隔盐灸、沙疗、熏蒸中草药煎药等10余种新技术,均开设中草药房,中草药种类达160多种左右。
(三)始终发挥群众参与积极性,坚持把卫生健康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一站式”结算服务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重点监测对象中33种大病专项救治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救治率为100%。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全县设置9个体检点,171名医务人员参与全民体检工作,连续8年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医疗惠民政策,惠及486178人次。通过全民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显著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四)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互通信息化服务。发挥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作用,在县医共体总院公众号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等健康服务,将预约号源向县域内8家乡镇卫生院开放,推进实施县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满足居民就医需求。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合作机制,实现县域医疗机构三网合一、服务器统一托管,县域医疗网络具备互联互通等级测评三级,建立网上预约挂号、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远程会诊等系统,方便各族群众看病就医。建立县域心电、影像和检验“三大中心”,总院24小时接诊基层上传心电图或影像资料,居民检查的血压、血糖等数据及时上传给专职医师,便于医师进行分析并及时做出诊断,实现了“乡申县诊”,即“拍片在卫生院,诊断在县医院”,确保实现首诊在基层。
新源县“三破” 出“三新”
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
近年来,新源县坚决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党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积极探索、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社会共治破局,推进“大健康”新理念
县委、县政府将“优质服务基层行”目标定位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形成以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人人参与的健康治理体系。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将乡镇党委为基层医疗机构办实事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和工作事项纳入州、县十大民生实事。那拉提镇、阿勒玛勒镇投入20.3万元解决卫生院2200平方米路面硬化;则克台镇、塔勒德镇投入12万元为卫生院修建700平米停车场,安装15盏路灯,解决13个村卫生室电采暖,则克台镇将铁木里克村卫生室整体搬迁并打造旗舰中医阁,全县94个村均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二是构建多元融合格局。制定《新源县慢病网格化管理模式工作方案》《“四病”规范管理方案》《四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规范》,形成慢病“1+X”多元医防融合模式。依托村级网格化管理,让网格员日常走访成为群众健康“监测员”“宣教员”;依托健康知识进社区,强化村民自我健康管理。依托党委、政府、部门、家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普及慢病管理防治知识带动家庭防御;依托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关爱学生健康生长。三是打造综合共治体系。将卫生健康融入财政、教育、医保、科技、环保等社会治理体系,民政、妇联、残联、计生协会、民营医院等群团、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卫生健康工作,开展全民健康运动,发展健康文化,做好健康大环境治理。
二、党政协同破冰,建立优质服务“新机制”
以卫健党工委为引领,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推进机制,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与区域中心建设、社区医院创建、等级医院创建、特色科室建设等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一是协同发展新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党工委书记的卫健党工委,党政协同,把准方向,精准施策,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夯实“优质服务基层行”基础。二是人才建设新举措。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近三年累计下派管理人才7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739人次。全县累计培养定向生135人,提拔为领导岗位7人,后备干部11人,中层岗位20人,让年轻人扎根基层有奔头,让医院发展有势头。三是经费投入新保障。投入1.75亿元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村医待遇等,在自治区财政补助标准上每人每年县财政再增补550元,投入5107.88万元启动智慧医疗一体化建设项目,构建“1126”信息化服务新体系;投入2000万元完成“行走的医院健康180”村卫生室数字化建设项目,实现与北京、上海等大三甲医院远程互联互通,打通县人民医院远程门诊,目前50套全科医师助诊包已全部投入使用,开展远程会诊预约85例,远程心电64例,远程B超112例。
三、三医协同改革破题,构建医疗卫生“新体系”
紧扣“优质服务基层行”建设标准,开展“三改五扶”,即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绩效管理改革、人才队伍改革,扶管理、扶人才、扶项目、扶技术、扶发展。一是强化综合赋能格局。成立“急诊急救中心”、“中医适宜技术中心”、“医防融合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发挥县级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近三年医共体总院累计投入1834.83万元,推广新技术、新项目65项,11个乡镇卫生院全面落实“两个允许”绩效奖励工资发放,将体检、公卫、医保资金结余形成资金池,合理计入绩效分配。2023年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占比55.02%,较2022年涨幅6%;牵头总院下转患者数量占比5.13%,较2022年涨幅67%;慢病患者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率84.73%,较2022年涨幅3%;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47.17%,较2022年涨幅95%;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占比10.8%,较2022年涨幅33%。二是打造一院一品矩阵。在阿勒玛勒镇建成“慢病管理中心”、吐尔根乡“规范化健康教育中心”和则克台镇“妇女保健中心”。在县域东片区建成“中医民族医康复中心”,西片区建设“中医理疗中心”,在中片区建设“旗舰中医馆”,建成17个村级中医阁。以哈萨克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宫氏脑针等为代表,将祖国中医学与地方民族医有机结合,在妇科疾病、亚健康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开展中医治疗项目58种。积极探索“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以医嵌养”新型养老模式,建成2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新增床位70张。11家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家达到推荐标准。2024年均实现了DRG付费100%覆盖。三是探索慢病管理模式。建成1个慢病综合闭环式管理服务中心,3个慢病一体化服务门诊,11个慢病联合门诊,为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有偿签约服务包,人均补助标准达到35元。建立“六有、六到位”的家医签约服务工作机制,为慢病患者提供精准服务。2023年在管慢病患者4.04万人,规范管理率83.9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